提案人:陳慕霞
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,通過集體旅行、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,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(chuàng)新形式,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?,F在教育部門推行“雙減”政策,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推進研學旅行,實現“寓教于游”、“寓學于游”,是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、強化實踐育人的重要途徑。我市歷史悠久、底蘊深厚、風景秀麗,非常適合進行研學旅行。為推進我市中小學生在當地研學旅行,推動我市社會經濟發(fā)展,現提出如下想法和建議:
一、基本情況
?。ㄒ唬┳詮?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(fā)了《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》以來,研學旅行迅速成為各地校外教學方式的有益補充。2018年,廣東省教育廳等12廳局也印發(fā)了《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》,要求各地各中小學校要以立德樹人、培養(yǎng)人才為根本目的,以預防為主、確保安全為前提,以深化改革、完善政策為著力點,以統籌協調、整合資源為突破口,因地制宜開展研學旅行,讓廣大中小學生在研學旅行中感受祖國大好河山,感受中華傳統美德、感受光榮革命歷史,感受改革開放偉大成就,感受地域特色文化,激發(fā)對黨、對祖國、對家鄉(xiāng)的熱愛之情,堅定“四個自信”的理解和認同。
?。ǘ┪沂形幕糜钨Y源豐富,文化底蘊深厚、文物古跡眾多、自然資源豐富,有中國國家地質公園、中國優(yōu)秀旅游城市、中國春砂仁之鄉(xiāng)等亮麗的城市名片;有陽春根雕、高流河墟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;有獨石仔洞穴遺址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;有南國第一名勝的凌霄巖、國內影視拍攝基地的春灣石林等獨特景觀;有陽春潭簕展館等紅色教育基地;有春灣自由高村等鄉(xiāng)村旅游點。所以我市適宜進行研學旅行,本地特色喀斯特地貌、紅色歷史文化等都是最直接的教育資源,可以活化利用,有效實行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的有機融合,使廣大中小學生在感受本地特色文化中拓展視野、豐富知識,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,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,提高中小學生的實踐能力。
?。ㄈ┠壳拔沂醒袑W旅行產業(yè)處在開發(fā)初期,只有部分旅行社組織過由家長報名的少數中小學生參加的研學活動,尚未形成開展研學旅行的大環(huán)境。如廣東中旅(陽春)組織過“云山綠湖”+交通安全基地+金鵬大酒店研學實踐兩天游等。據了解,我市各景區(qū)沒有接待過來自本市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團體。對比之下,同屬粵西地區(qū)的茂名市則非常重視研學旅行工作,不但積極組織中小學生在本地進行研學旅行,還組織學生到周邊縣市區(qū)進行研學旅行。以我市春灣風景區(qū)為例,2020年,春灣風景區(qū)共接待了來自茂名市的研學旅行學生約14萬人;2021年茂名研學旅行學生人數有所縮減,但至今也有5萬多人。來自茂名的中小學生以“樂游陽春行,研學在心中”、“研學陽春龍宮巖之奇,感受祖國大河山之美”等為主題,從學校走向大自然,走向社會,充分感受了我市自然風光之美。
(上圖為茂名市中小學生到我市春灣風景區(qū)進行研學旅行)
二、存在問題
(一)由于組織學生集體外出活動安全保障要求高、經費籌集困難、組織協調難度大等因素,近年來我市中小學校組織學生外出春游、秋游、夏令營等集體活動都日益減少,研學旅行更是處于開發(fā)初期,有個別旅行社開始組織研學活動,但學校還處于觀望階段,未能做到讓學生走出校園學習,未能滿足素質教育學生全面發(fā)展的要求。
?。ǘ┪沂新糜螛I(yè)發(fā)展相對滯后,旅游基礎設施有待完善,未能形成一批獨具特色并具有一定規(guī)模和影響力的研學旅行教育基地和精品線路。
?。ㄈ┤鄙賹I(yè)的研學旅行策劃人才。研學旅行內容涉及多個學科,對帶隊教師,基地教師,講解員等人員的專業(yè)能力要求較高,但目前我市缺少專門的研學旅行機構和人才。學校的研學帶隊教師缺乏帶團出游經驗,解決實際能力不足,沒有辦法應對和妥善處理突發(fā)事件;研學教育基地的教師、教練和講解員受教育程度和素質存在差異,個別未能掌握基本教育技能等等。
?。ㄋ模┊斍把袑W旅行課程設計不合理,重旅游、輕研學,存在課程教育目標不明、課程內容深度不夠、課程組織形式單一等問題,課程缺乏趣味性、科學性、教育性,還沒有產生良好的育人效果,會造成“研學旅行游而不學”,流于形式成為“集體旅游”。
三、相關建議
?。ㄒ唬┙⒀袑W旅行機制,形成安全有序的研學旅行發(fā)展環(huán)境。由教育部門牽頭,交通、公安、財政、文旅、工商、食藥監(jiān)等相關部門參與,共同組成我市研學旅行工作領導小組,負責統籌協調、規(guī)劃管理研學旅行工作,并制訂相應工作方案,形成基礎條件保障有力、安全責任措施到位、運行操作規(guī)范有序、活動品質持續(xù)提升、文化氛圍健康向上、學校和學生積極參與的研學旅行發(fā)展體系,著力解決學校安全和資金困難,將研學旅行納入教育教學計劃加快開展工作,盡快全面推廣落實,讓我市中小學生走出校門,促進全面發(fā)展,提升素質教育水平。
?。ǘ┐蛟煅袑W旅行產品,培育獨具特色的研學旅行教育基地。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文化旅游部門要依托我市豐富的歷史、文化、旅游資源,如景區(qū)景點、圖文博文化場館、紅色展館、體驗型農莊等,遴選認定一批安全舒適、主題鮮明、有教育意義的“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教育基地”并頒發(fā)牌匾;以研學旅行教育基地為依托,積極推動各基地實現資源共享,設計形成多條研學旅行精品線路。據悉,陽春潭簕紅色展館已被陽江市教育局認定為第一批“陽江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”和“市級綜合性綜合實踐基地”,現正在申報“廣東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”。春灣風景區(qū)正在申報“陽江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”。
?。ㄈ┡嘤袑W旅行人才,建設素質優(yōu)良的研學旅行師資隊伍。研學旅行不是簡單的參觀,是一種體驗性、開放性、探索性、綜合性的學習活動,并且中小學生的關注點和理解能力和成年人也有區(qū)別,需要有專業(yè)的研學教師帶領和指導。教育部門要加大對研學帶隊教師的培訓,就如何應對突發(fā)事件、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探索、如何管理隊伍等等方面加強培訓;各旅行機構和教育基地要加強研學旅行專業(yè)服務隊伍建設,確保研學旅行中學生食宿安排、研學課程設計和講解、基地拓展訓練課程指導等工作得到規(guī)范發(fā)展。
?。ㄋ模┲匾曆袑W旅行內容,設計豐富多彩的研學旅行教育課程。各研學教育基地要重視研學課程內容與學科教育銜接,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需求,設計出多個集科學性、教育性、趣味性于一身的研學課程。例如我市的喀斯特地貌,可以與地理學科進行有效銜接,讓學生了解巖洞形成原因,分析探究巖洞巖石的地貌與結構成分,熟悉相關巖石結構特性等,通過學習和思考,可以學到在課堂上學不深、學不透的地理知識。在課程設計實施過程中,學校先根據學生的需求規(guī)劃課程方向,然后對接研學教育基地,組織相關人員圍繞主題進行備課,包括課程內容設計、實施流程、人員分工、安全預案等,并到研學現場進行踩點,按聯合研發(fā)的教案模擬學生的身份進行流程體驗,完善教育方案,將學生、學校、基地等資源完整地銜接起來,確保研學旅行安全有序進行。
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