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弘揚誠信文化】誠于心·信于行!讓誠信蔚然成風
2024-05-16 09:24:25
文章來源: 文明陽春
[3] 坦然面對。做一個誠信的人,少說多做,踏實做事。[4] 不輕易承諾。承諾要慎重,做不到的要誠實回答,委婉拒絕。[1] 保持冷靜,收集證據(jù)。不要讓自己的情緒過激,避免沖動的決定。[3] 尋求司法途徑。如果對方侵犯了自身合法權(quán)益,向當?shù)夭块T發(fā)起投訴。
誠信是一種道德規(guī)范和品質(zhì),是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美德。誠信是我們?nèi)谌肷鐣摹巴ㄐ凶C”,真誠篤實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信任。誠信無價,是人際關系的至上原則,是人生永遠的績優(yōu)股。 曾子的妻子為了不讓兒子跟她去集市,謊稱回來后殺豬吃肉。曾子為了教育兒子要講信用,不欺騙別人,便把豬殺了給兒子吃。
商鞅為了推行新法,在城南門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,承諾誰把木頭搬到北門就給十金。一開始大家都不信,直到有人搬了木頭并得到了十金,大家才相信商鞅是守信用的,新法也因此得以順利推行。季布是漢朝時期的一位將軍,他以誠信著稱。據(jù)說他只要答應別人的事情,就一定會做到。因此,人們常說“得黃金百斤,不如得季布一諾”。
瀏覽次數(shù):-